5月27日,在2022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無人機科創嘉年華活動閉幕式現場,一場精彩的無人機足球表演賽吸引了全場的目光。只見6架球型無人機在立體空間的賽場里進行著激烈的對抗,在兩隊選手的操控下,它們有的上下翻飛防守球門,有的如流星趕月直搗龍門,有的如蝴蝶穿花迂回側擊,各種精彩的技術動作在現場引起了陣陣喝彩聲。
這場嘉年華活動從去年12月10日啟動以來,歷時半年,先后舉辦深圳站、江門站、珠海站、佛山站、廣州站、香港站6場分站賽,共吸引了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城市300多支隊伍逾2000名選手參與比賽,為觀眾上演了一場又一場空中的“速度與激情”。
記者現場看到了孩子們自己拼裝的各種無人機,還有孩子們對未來無人機的各種想象:空中充電器、火災救援、珠峰救援、拍立得飛行器等,甚至還有用無人機來守衛地球。孩子們想象中的無人機功能有的已經實現了,比如送外賣、空中搜尋,有的也正在一步一步走向現實。
澳門代表隊參賽選手陳雅琳說,從前她以為無人機只有拍攝功能,沒想到可以參加這么多互動的比賽,用手柄操控,它們甚至可以去到沒有網絡的山洞探索。她對未來充滿憧憬地說:“無人機為我推開了那一扇叫科技的大門。”
江門代表隊教練李橋星也表示,無人機項目廣受孩子們的歡迎,日常的訓練和學習涉及很多物理原理和科技原理,對培養孩子興趣乃至今后從事相關行業都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現實場景:
無人機應用場景已經落地
無人機已經發展多年,曾幾何時無人機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充當最多的角色只是一種拍攝工具。然而到了今年,我們發現情況已經大不相同,無人機產業和我們的生活已經非常貼近了。
五一假期,游客在深圳景區里還能使用無人機點外賣。在深圳世界之窗,游客只要點點手機,在網上下單的奶茶5分鐘后便從天而降,由無人機送到手中。國內首條無人機常態化景區航線已經正式開通并常態化運營。
在5月中旬的深圳漁博會上,各種超大藍鰭金槍魚的“開魚秀”在現場進行,同時也在順豐APP上進行預訂,離展會10公里范圍內的客戶,可以第一時間收到用無人機送來的新鮮魚肉。
據介紹,美團、順豐等企業已經探索出成熟的低空解決方案、運營模式和商業模式。美團無人機已在深圳5個商圈落地,11條航線覆蓋18個社區和寫字樓,累計完成用戶訂單超過12萬單,順豐旗下豐翼無人機日均飛行超100架次。
專家觀點:
無人機管控技術要到位
如今“低空經濟圈”是孕育著萬億級的市場空間,我們將如何探索?當新的領域被打開之后,管控技術首先提上議事日程,只有規則制定清晰到位,后面的發展才更加有序和值得期待。
5月28日,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AIRS)、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IDEA)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美麗的神仙湖畔聯合舉辦了2023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國際研討會。會上圍繞“低空經濟的新機遇與新挑戰”主題,著重討論如何通過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以及科技產業協同助力低空經濟。研討會匯聚了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諸多大咖,同時也邀請多位國內產業界專家參會。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沙飛帶來《面向低空數字經濟的無人機管控技術》的主題報告。在報告中,他分析了低空數字經濟發展面臨的無人機管控問題與挑戰,提出需要解決的關鍵技術,分析城市低空經濟可能的典型應用場景和運行模式。
王沙飛院士指出,我國低空空域改革過程中發現低空空域管理存在諸多問題,“看不見,叫不到,管不住”現象十分突出,低空資源存在“不敢用”“不能用”“不好用”的情況。圍繞無人機運行場景,目前主要存在“管理難”“保障難”“處置難”三大問題:低空大容量高動態飛行空域管理難、復雜環境可靠精準CNS服務保障難、復雜場景非法目標及時合理處置難。
王沙飛院士提出了一系列需要解決的關鍵技術。如時空網格精細低空空域規劃技術,就是對低空空域進行層級化空間剖分和網格編碼,形成精細化、多粒度、多屬性的時空資源表示能力,為空域高度層、功能區精細劃分問題和智能管控提供基礎。另外還有低空智聯網技術、低空目標智能處置技術等。